哈尔滨马拉松的赛事热度渐渐退去炒股配资网选,佳木斯的马拉松又将这一运动网络热度推向高潮。马拉松作为一项考验耐力与意志的运动,近年来备受大众追捧。然而,这项高强度运动并非人人适宜,尤其是肺功能不全人群,强行参赛无异于“与死神赛跑”,背后潜藏着多重致命风险,需引起高度警惕。
马拉松全程42.195公里,运动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会急剧增加,这对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提出了极高要求。而肺功能不全者,无论是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肺纤维化、重症哮喘还是肺栓塞等疾病导致的肺部功能受损,其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本就远低于健康人群,无法满足马拉松运动中身体对氧气的大量需求,风险便从运动开始的那一刻悄然滋生。
展开剩余65%呼吸系统急性衰竭是肺功能不全者参赛最直接的风险。正常情况下,健康人的肺部能通过扩张与收缩,高效完成氧气吸入与二氧化碳排出的循环。但肺功能不全者的肺泡弹性下降、气道狭窄或肺组织纤维化,会导致通气功能障碍,气体交换面积大幅减少。在马拉松高强度运动中,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激增,肺部却无法及时输送足够氧气,同时也难以排出堆积的二氧化碳,会迅速引发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。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呼吸频率可能飙升至每分钟30次以上,严重时会直接诱发急性呼吸衰竭。临床上曾有案例显示,一名患有中度慢阻肺的患者擅自参加半程马拉松,在赛程过半时因肺部无法承受负荷,出现呼吸窘迫,虽经紧急抢救脱离生命危险,但肺部功能已造成不可逆的进一步损伤,后续生活质量大幅下降。
马拉松运动中,人体胸腔内压力会随着呼吸节奏频繁变化,加上长时间的剧烈颠簸,对肺功能不全者脆弱的肺部组织而言,无异于“雪上加霜”。部分患者可能因肺部组织弹性差、结构薄弱,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肺泡破裂,引发气胸。气胸发作时,患者会突然感到一侧胸部剧烈疼痛,伴随呼吸困难加剧,若未能及时就医,大量气体积聚在胸腔内会压迫肺部和心脏,可能导致呼吸循环衰竭。同时,严重缺氧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,导致患者出现头晕、视物模糊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在马拉松赛道上,这种状态下患者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,引发骨折、颅脑外伤等二次伤害。此外,缺氧还会打乱身体的代谢平衡,导致酸碱失衡,出现代谢性酸中毒,进一步加重身体各器官的损伤,形成恶性循环。
除了上述直接风险,肺功能不全者参赛还可能导致原有肺部疾病的急性加重。例如,哮喘患者在高强度运动刺激下,气道平滑肌会发生痉挛,诱发哮喘急性发作,出现喘息、气促等症状,若未能及时使用急救药物,病情可能迅速恶化;肺纤维化患者的肺组织本就处于瘢痕化状态,运动带来的肺部牵拉和压力会加速肺组织的破坏,导致肺功能进一步衰退,后续治疗难度大幅增加。
对于肺功能不全者来说,不应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“平时身体状况尚可,或许能坚持下来”。马拉松运动对身体的考验远超日常活动,即使是病情稳定的患者,也难以承受长时间的高强度消耗。
总之,肺功能不全者参加马拉松比赛,面临的并非简单的身体疲劳,而是涉及呼吸、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的致命风险,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,甚至危及生命。运动虽好,但需量力而行,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才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与负责。
END
文 图:病理科 张琦
编辑:党政办韩柳
一 审:孙海涛
二 审:邹影
三 审:刘涛
二四二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投稿邮箱:炒股配资网选
发布于:北京市永信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