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发商宁破产也不降价?背后这几大原因专业正规安全股票配资公司,不敢降!
前阵子陪老家的发小去看房,县城里好几个楼盘都挂着“清盘特惠”的牌子,可实际一问价格,比去年也就少了百八十块一平。发小吐槽:“现在楼市这么淡,房子都卖不出去,开发商宁愿把房子空着,甚至传闻有的快撑不住要破产了,咋就不肯痛痛快快降点价呢?”不光是小县城,身边不少人都有这疑问——明明市面上库存堆成山,购房者都在观望,为啥开发商宁可扛着压力,也不选择降价走量?其实不是他们不想降,而是背后藏着一堆“不敢降”的原因。
降价就亏!成本“卡脖子”,降了就是赔本买卖
除了土地成本,建筑和人工成本也在涨。这些年钢筋、水泥等建材价格波动不小,2024年全国钢材均价同比上涨了8%,水泥均价上涨了6%;加上人工成本逐年提高,建筑工人日薪从几年前的200多块涨到了现在的400多块,一栋楼盖下来,光人工支出就比以前多了三成。还有营销、税费、融资利息等隐性成本,比如开发商从银行贷款盖房,年利率普遍在5%-8%,房子卖得慢,利息就得一直付,成本越滚越高。
展开剩余72%举个例子,某三线城市开发商2021年拿地,楼面价3000元/平,加上建筑、营销、融资等成本,总成本大概在6500元/平。2023年房子盖好开售,原本计划卖8000元/平赚点利润,可市场不好,要是降到7000元/平,看似每平赚500元,可要是算上资金占用的利息、滞销的库存成本,实际可能还是亏的;要是降到6500元/平以下,直接就是赔本,与其这样,还不如扛着等市场好转,毕竟破产清算也是亏,至少扛着还有点希望。
一降就“炸锅”!老业主维权,麻烦比赔钱还大
开发商不敢降价,还有个特别现实的原因——怕老业主维权。之前就有过不少例子,某楼盘刚降价2000元/平,之前买房的业主就拉着横幅堵在售楼处,要求“补差价”或者“退房”,有的甚至砸坏售楼处的东西,闹得沸沸扬扬。这种维权不仅影响楼盘口碑,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其他业主跟着效仿,甚至吸引媒体关注,最后开发商不仅要花精力处理纠纷,可能还得赔钱了事,比单纯降价亏的还多。
为啥老业主反应这么大?因为房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“一辈子的积蓄”,刚买没多久就降价,相当于几十万“打水漂”,换谁都心疼。比如有人2022年花150万买了一套房,2023年楼盘降价到120万,短短一年就亏了30万,这钱可能是夫妻俩好几年的工资,心里肯定不平衡。而且业主维权时,还会拿出“开发商虚假宣传”“房屋质量问题”等理由,就算开发商占理,打官司、协商也得耗上几个月,期间楼盘根本没法正常卖房,损失更大。
更关键的是,维权事件一旦传开,整个楼盘的口碑就毁了,就算降价,新购房者也会犹豫——“连老业主都维权,这房子肯定有问题”“今天降20万,明天会不会再降?”反而更卖不出去。之前某二线城市楼盘就因为降价引发维权,原本每月能卖20套,维权后连续3个月只卖了3套,最后开发商不得不暂停降价,还花了几百万给老业主“补偿物业费”,才把事情压下去。对开发商来说,降价可能亏的是钱,可维权亏的是口碑和未来的销路,这笔账他们算得比谁都清楚。
政策有“底线”!不是想降就能降,得按规矩来
可能有人会说,开发商自己的房子,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,为啥还得看政策?其实楼市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,各地都有“房价调控政策”,开发商降价不是想降多少就降多少,得符合当地的规定,不然就可能被处罚。
比如很多地方都有“房价备案制度”,开发商卖房前必须到住建部门备案价格,实际售价不能低于备案价的一定比例,一般是85%-90%。也就是说,要是备案价是10000元/平,最低只能卖到8500元/平,再降就属于“低于备案价销售”,住建部门可能会责令整改、暂停网签,甚至罚款。2024年就有某城市的开发商,因为把备案价12000元/平的房子降到7800元/平,被当地住建部门暂停销售资格,还罚了50万元。
还有的地方为了“稳楼市”,会出台“限跌令”,明确要求开发商不能恶意降价、低价倾销。为啥要限跌?因为房价大跌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,甚至波及上下游产业——比如建筑公司拿不到工程款、银行房贷坏账增加、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减少,最后影响整个经济。所以政策上既不允许房价大涨,也不允许大跌,开发商降价得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,不能“任性”。
除此之外,开发商降价还得考虑“行业规则”。要是一个楼盘大幅降价,周边其他楼盘可能会跟着“打价格战”,最后整个区域的房价都被拉低,大家都赚不到钱。所以很多开发商就算想降价,也会和周边楼盘“默契配合”,不会轻易打破价格平衡,避免两败俱伤。
这么一看专业正规安全股票配资公司,开发商“宁破产也不降价”,不是真的“倔强”,而是被成本、维权、政策这几座“大山”压着,实在不敢降。对购房者来说,与其盼着开发商大幅降价,不如多关注楼盘的实际品质、地段和自己的需求,毕竟买房是用来住的,合适比单纯追求低价更重要。
发布于:山东省永信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